属于环境违法的,由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处理,涉嫌环境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中央环保督察,不仅要快见效,更要见长效。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所到之处,解决了大批百姓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问责人数过万,有力震慑了污染企业,也给地方党委政府极大震撼。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督察所到之处,不少明星企业受到查处,不少高级别官员受到问责,深刻表明党中央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意志。前三批中央环保督察成效显著持续两年时间,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每个督察组均由正部长级领导带队,中央环保督察从规模到规格都堪称史上之最。据悉,尽管环保部尚未明确宣布督察即将开始,但以上8省区中的山东、四川、海南、吉林等地政府已经开始进行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动员工作。作用愈加明显,切实促进了中央环保决策部署的落实和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2015年7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要求全面落实党委、政府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参加过3次中央环保督察的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总协调人刘国才在总结他对督察工作的感受时,一连用了4个愈加:愈加规范有序,建立了科学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要强化责任意识,直面矛盾、敢于作为,有事情扛得住、不推脱、不懈怠;强调时效意识,做到雷厉风行、立行立改。
按照全面、准确、真实、客观的要求,继续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三是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积极协同有关方面抓紧编制《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水环境治理看,部分地区黑臭水体整治进展偏慢,全国工业集聚区环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地表水总磷污染日益凸显,近岸海域水质有所下降。
加快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开展跨地区环保机构、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查找四不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坚决整治作风顽疾,加快形成严、真、细、实、快的干事创业氛围。
一是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开展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评选。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树立榜样,为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引领和保障。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持续开展环保法实施年活动,形成更大声势和影响,推动环保执法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从工作作风上看,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工作质量和成效。积极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持续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对20个市(县、区)政府实施约谈,全国实施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办案数量同比大幅增长。加快推进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坚决惩处数据造假行为。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组织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查,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抓紧与地方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抓好土壤污染风险防控试点示范项目,开展好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垃圾焚烧行业专项执法督查行动。
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等改革工作都要抓紧推进。
会议强调,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水泥、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逐月开展水环境形势分析,着力加强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京津冀区域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另一方面,也要坚定信心,看到环保工作大有可为。会议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引领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上半年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四要深入排查和切实消除各类环境风险。
抓紧开展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现所有省(区、市)全覆盖,积极谋划和实施对2+26城市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中央环保督察。推进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试点工作,直接调度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36起,核设施、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保持良好
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下一步,北京市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公开《整改方案》及整改进展情况,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形成全社会环境保护共治共享的大格局。特别是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处理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之间的关系,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的精神,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治理大城市病,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突出问题歼灭战,努力建设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朝着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加速迈进。
五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在加快整改落实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思路、创新举措,健全长效机制,制定了五大类16个方面的重点举措。强化规划引领和约束作用,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各区各部门要将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责任,加快整改,确保整改到位,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
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北京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各区、市有关部门成立了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督察整改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北京市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专题会研究督察整改工作,及时制定上报了《北京市贯彻落实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以下简称《整改方案》),并印发至各区、各部门。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依规环境监管执法。
到2017年9月底前,督察整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整改方案》明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底线,以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强化责任担当,动真碰硬、精准发力,标本兼治、持之以恒,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和持久战,全面提升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环境改善获得感,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三是坚定不移地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平台作用,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完善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联合惩戒力度。完善土壤监测网络,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污染地块治理和修复,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评制度、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关键领域改革。二是坚定不移地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2016年11月29日至12月29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北京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督察,并于2017年4月12日向北京市反馈了督察意见。建立联合督办机制,加强日常调度、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强化问责,确保整改任务落地见效。
健全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体系,进一步严格绩效考核、严肃追究责任。不断完善地方环保法规标准。